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黑喜

科幻史 — 人類想像未來的歷史(一)科幻誕生到科幻之父時期



科幻故事是屬於那時代對於未來的想像。

一、科幻起源 科幻的歷史要從哪說起比較好,從作品開始說,還是從科幻小說家、科幻定義、科幻產業等這些方向?歷史從哪裡開始講述的問題,想必是每位整理歷史資料的人最頭痛的事。當人們開始為某一個領域定義源頭時,代表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那個領域已經存在,只是在那一刻才被發現以及歸納成一個領域。

科幻故事的第一個載體是文字記載的小說,是1818年的《科學怪人》,這本小說的定位是恐怖小說,當時還沒有「科幻」的概念與詞彙。什麼時候人們開始意識到科幻故事?換句話說是什麼時候首先提出「科幻故事」四個字,在哪個地方提出?科幻故事的英文單字誕生於《科學怪人》出版的百年之後,是1926年美國出版的科幻雜誌《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到了1929年雨果根斯巴克在雜誌中才提出科幻故事的英文單字Science fiction,不過他本人更喜歡Scientifiction的英文字。回到台灣來看,最早是由張系國首先稱呼為科學幻想小說,簡化為科幻小說。大約在1980年代才收入台灣的字典。
第二件事,是某領域既然已存在於社會當中一陣子,自然有它存在於社會的專屬價值,以區隔其他類似的領域。以科幻來說,它的價值會是什麼?專屬於它的特色是什麼?依據過往的著名科幻小說家以及評論家用定義的方式讓科幻與其他類型作區隔,這也是市場與行銷的概念,讓喜歡這類型的讀者可以方便選擇,科幻特色普遍來說,科幻可以滿足人類對於新鮮事物的追求,因為科幻描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那個世界在人事時地物等基礎元素上,與現實社會有所不同,那些不同之處甚至激發了無數科學家、設計師、創業家、政治領袖的追求。除了娛樂之外,科幻最重要的第二個功能就是啟發社會大眾對未來的思考能力,擴大了人類社會的視野,看到不一樣的社會生活方式。

二、科幻史前期


在探索史前的時期需要了解一件事,在科幻故事誕生之前,人類對於未來這件事所抱持的態度是什麼?從人類歷史來看,最初的人類是由游牧民族,當找到食物後便馬上吃掉,沒有思考未來的概念,直到農業革命後,人類開始定居,必須思考農作物多久可以收成,收成後還要擔心如果下一季乾旱該如何度過,所以開始儲存食物,人類進入未雨綢繆的思考模式。之後人類開始想像集體的故事,想像出國家、法律、宗教等一體適用的規定,讓人們可以共同合作創造更大價值,並維持社會的穩定,自此人類開始有一套現存的體系存在,哲學家開始思辨與批判現有體系,甚至可以虛構出不同於社會現狀的故事(思想實驗),到16世紀時,思考不一樣的巨作出現,就是托馬斯·摩爾的小說《烏托邦》。



三、科幻史前期-代表作品 《烏托邦》講述一個理想的社會體制,是托馬斯·摩爾對另一個社會的幻想,之後到了17世紀,著名天文學家克卜勒創作的小說《夢》、還有提出歸納法的培根創作的小說《新大西島》、西哈諾·德·貝傑拉克的《月世界旅行記》與《太陽世界旅行記》都在描述到主角前往陌生的土地,在那看到不一樣的社會與生活方式。

這時的著名作品是克卜勒的小說《夢》(又名”The Dream” 或 “The Dream, or Lunar Astronomy”)它講述了一位年輕的學者Duracotus,如何在夢中到達了月球,並在那裡學習了關於月球的天文學知識。Duracotus的母親是一位女巫,她教導他如何進入夢境並與月球居民交流。Duracotus在月球上遇到了一位稱為”Libussa”的女巫,她向他介紹了月球上的天文現象和月球居民的生活。小說中描述了月球上的地形和地貌,以及月球上的日夜循環和其他天文現象。

Somnium是一部融合了科學、天文學和神秘主義元素的作品,它反映了當時對夢境、魔法和神秘力量的興趣和追求。這部小說對科學幻想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後世的作家如Jules Verne和H.G. Wells等產生了啟發。


四、科幻之父時期 科幻作家創作的科幻故事是根據屬於那個時代的知識做出預測,想像出未來某種科技所帶來的社會生活模式。

所以普遍上來說《科學怪人》被公認是第一部科幻小說,即便故事中把人復活的情節在現在來看是不可能實現,但符合哪個時代對於「電」這個如同神力的想像。 前一個時期稱為科幻史前期,是因為對於科技的描述過少,在合理推論未來這件事上也不足,科幻史前期的作品類似於現在科幻故事的雛型,不同學者對哪一部作品是第一部科幻故事的說法不一,只能說早期的作品有碰到科幻故事的邊。 約翰·W·坎貝爾(John Wood Campbell)對科幻的定義:「一種按照已知的事實對未來做出預測的努力。」即符合所說屬於那個時代的知識做出預測。從科幻的英文來看,Science fiction是科學與幻想兩個字的組合,需要對科學與科技有某程度幻想的作品才列入科幻作品之中。

另外一位評論家約翰溫姆德(John Wyndham)對科幻的定義:「直到作者寫作之時尚未實際發生的某種技術或某種技術帶來的結果,或自然秩序(比如人性)的某種混亂。」約翰溫姆德指出未實際發生這件事,將科幻故事的定義擴大,也激起科幻作品對與想像「可能性」的部分。

總和以上兩位的說法,世上有許多科幻作品在當時創作時是個幻想,但是現在已成真,另外就是當年的幻想已和現在科學發現不符,但那也是當初對於未來或另一種世界的幻想,也將列入科幻小說的作品之列當中。


這時期最著名的兩位作家分別是儒勒·凡爾納與H·G·威爾斯。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法國的科幻作家,被稱為是軟科幻之父,他的著名作品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歷險記》、《從地球到月球》、《海底兩萬里》

等,這四部小說也都被翻拍成電影,這四部代表四種異世界的冒險,《氣球上的五星期》是指空中旅行,《地心歷險記》是指地底的探險,《從地球到月球》是指去月球的探險,《海底兩萬里》是指到海底的探險,《海底兩萬里》所提到的鸚鵡螺號就是潛水艇的原形,可以到海底的世界探索。

H·G·威爾斯是英國科幻小說家,被稱為是硬科幻之父代表作品有《時間機器》《隱形人》《當睡者醒來時》《獲得自由的世界》等,《時間機器》是有關於時間旅行的故事,他開創了時空旅行的故事類型。

四、科幻之父期-代表作品 這裡講述我認為代表這個時期的作品,選擇的根據是具有教育意義,以及可提供創意的想法給想創作科幻小說、劇本、動畫、電影的製作者。

《科學怪人》是一部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於1818年創作的小說,也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之一。故事講述一名年輕學生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利用科學知識製造出一個怪物,但卻因為怪物外表醜陋、行為野蠻而後悔不已,最終引發悲劇性的結局,它描繪了科學帶來的潛在風險和道德問題,呼籲人們應該謹慎對待科學發展。此外,小說還探討了人類對生命和死亡的掙扎,以及對孤獨、恐懼、孝愛等主題的深刻思考。



《二十世紀的巴黎》:儒勒·凡爾納在小說中提到的未來科技都一一的實現,即便他認為他故事的重點並非科技本身,其中《二十世紀的巴黎》Paris au XXe siècl於1863年的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一個未來世界中的巴黎社會。這個社會充斥著工業化、科技化和現代化的元素,包括高速鐵路、汽車、電報、玻璃建築等。然而,這個社會也充滿了機械化和冷漠,人們失去了對藝術、文學和人情味的追求和熱愛。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詩人米歇爾,他被遺忘在了這個冷酷的現代世界中,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他最終被迫從事不喜歡的工作,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的才華和價值,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這部小說反映了19世紀晚期科技進步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並對現代工業化和機械化趨勢提出了警醒。它也探討了個人的自我實現和價值的尋求,對現代人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冷漠提出了質疑。

《時間機器》:是英國作家H.G. Wells於1895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時間旅行者的男人發明了一台能夠使他穿越時間的機器,並且在使用這台機器後,他進入了遠古時代和遠未來的世界,體驗了許多奇幻的冒險。 小說的主角時間旅行者在機器的幫助下先後到達了802,701年和約30億年後的未來,發現了未來人類的演化軌跡和地球的歷史演化,但也發現了未來地球上人類和文明已經消亡的事實。 整個小說通過時間旅行者的視角,探討了科技、進化、人類命運等主題,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和對現代文明的批判,是一部著名的科幻經典。

《化身博士》: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小說《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講述了一位倫敦醫生亨利·傑克爾博士為了控制自己內心黑暗的一面,進行一系列危險的化學實驗,從而製造了一種藥物,讓他能夠變身成另一個人格,即邪惡的愛德華·海德先生。傑克爾博士原本認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變身,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失去了控制,愛德華·海德的邪惡行為開始危害到了周圍的人們,引發了一系列恐怖事件。 小說以倫敦為背景,描繪了19世紀末英國社會的陰暗面,探討了人性的善惡二元性和心靈的分裂狀態,是一部被認為是恐怖文學的經典之作。

五、著名作家與作品列表



bottom of page